全过程人民民主在申城 落地生根 把这一重大理念落实到法治实践和城市治理各方面全过程 2022-06-12 来源:解放日报
字号:

  记者 王海燕 王闲乐 刘雪妍

  去年9月23日,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多了一块金光闪闪的牌子——“上海人大全过程人民民主研习实践基地”。

  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上海设立的首个基层立法联系点。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考察时首次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理念。

  从首提地发轫,上海不断深化实践,全力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最佳实践地,把这一重大理念落实到法治实践和城市治理的各方面、全过程,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申城落地生根。

  基层立法联系点全覆盖

  “总书记说,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所有的重大立法决策都是依照程序、经过民主酝酿,通过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产生的。”那次习近平总书记来考察的场景,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长宁萍聚工作室党支部书记朱国萍记忆犹新。作为见证者和实践者,她深有体会:“居民家门口的声音传到了立法机关,很多意见即便不能上升为法条,也能充分转化为现实的治理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加装电梯、为老服务、美丽家园建设……为百姓做的每一件实事,都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产生。”

  以此为开端,三年来,上海不断深化和拓展基层立法联系点实践探索,市人大、市政府基层立法联系点先后各扩容到25个,实现了全市16个区全覆盖。基层立法联系点在空间上向社区、园区、楼宇不断延伸;在功能上向立法前、立法后两端延伸,从参与立法向监督执法、促进守法、宣传普法拓展;在渠道上畅通线上、线下多种形式。

  73岁的周宏发清楚地记得嘉定工业区裕民社区举办《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草案)》意见征询座谈会的场景。这部与上海数百万老年人休戚相关的法规,因为周宏发提出的一个建议,第十六条的表述与草案原文有了变化。“字字千钧的法条中,我的一点建议能被听见且被采纳,全过程人民民主果然实打实!”

  据统计,近三年,全市的基层立法联系点提出立法建议7800多条,被采纳640余条。其中,全国人大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自2015年成立以来,共完成67部法律草案的意见征询工作,提出建议1363条,其中101条被采纳。

  人民政协实行的协商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市政协依托各区设立政协委员街镇联络组(站),推动统一打造“协商于民”政协委员工作站平台,积极探索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越来越多政协委员下沉基层调研,发现真问题,提出好建议,并不断转化为基层治理中的好举措。委员们表示,不同主体在协商平台上各抒己见,全过程人民民主也越来越深入人心。

  “大家的事”吸纳大量“民智”

  2020年7月17日,上海市民刘晔青接到一个特殊的邀请——为当天成立的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揭牌,获邀理由是她曾贡献过“金点子”。

  刘晔青经营着一家24小时便利店,按照规定,便利店夜间要配备2名员工值守,否则将受到处罚。但她认为,这项规定已经滞后于移动支付时代。于是,她通过人民建议征集平台提交了一份《关于尽快废止便利店夜间需2人值守规定的建议》。没想到,提出建议后不到一个月,这件事就得到了解决。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关键在“民”。不仅立法充分吸纳和体现民意,城市治理也离不开民意的畅通表达。“群众声音是原汁原味的社情民意,蕴含着大量真知灼见。”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主任王剑华说,人民群众的“好声音”,就是上海城市治理的“新引擎”。

  两年来,上海持续推进人民城市建设,从“市委领导信箱”“12345市民服务热线”“互联网+人民建议征集”等多渠道探索,到各街镇、园区同步加强机构建设、配备工作力量,征集体系嵌入215个街镇、6100多个村居“家门口”服务体系,1000余个工作站覆盖市民中心、睦邻中心、片区中心、旧改指挥部等场所,触角延伸至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不同地域、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市民群众,通过“家门口”“手头上”的建议征集渠道,为上海建设发展建言献策。

  去年国庆期间,普陀区市民王先生建议文化场馆延长假日开放时间,隔天就被采纳;不少市民建议适跑公园加装储物柜方便放置水杯和钥匙,一些公园也很快采纳落实。

  人民的声音,正成为上海城市发展的“新动力”。上海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也在改变观念,主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实施重大民生项目,事前主动征集人民建议,已经成为常态。“老小区可以和周边产业园区进行公共空间错时共享”,这条由初中生毛子谦提出的建议,就被写入了上海“十四五”规划纲要文本。市政府实事项目的推出、五个新城的规划建设等重大决策,都吸纳了大量“民间智慧”,生动诠释和丰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

  2021年7月1日起,《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若干规定》正式施行,以地方法规形式确立人民建议的重要地位,保障公民在人民城市建设中的参与权、表达权。这也是全国第一部由省级人大常委会制定的,专门促进和规范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的地方性法规。

  以地方立法为契机,上海正不断创新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模式,进一步畅通民意表达的渠道方式,推动人民建议征集的成果及时转化。最新数据显示,市人民建议征集办成立以来,共收到市民意见建议超过15万条,占信访总量36.6%,建议采纳率达到了98.5%。

  “大家的事,就要与群众多商量、请群众来参与、由群众来评判。这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应有之义。”王剑华说。

  法治政府建设迈上新台阶

  2019年7月的一天,一起“民告官”案件在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因为小区门口的水塘被填埋,青浦某小区业主将上海市人民政府告上了法庭。2017年上海开展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旁听、讲评三合一”活动以来,这是首起由上海市政府作为被告的案件。市政府秘书长带队,10家市政府委办局、16个区政府近150位领导干部旁听了审理全过程。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需要,上海把人民呼声真实地写入法律里,广泛地落实在制度中,以此督促政府部门依法依规行使职能,法治政府建设迈上新台阶。

  2018年12月,中共上海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成立,对全面依法治市进行总体布局,先后制定出台2021年到2025年的《法治上海建设规划》《上海法治政府建设规划》《上海法治社会建设规划》。

  2021年1月20日,上海城市法规全书正式在市政府门户网站、“随申办”等多端口上线,率先将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进行统一汇编、分类整理、动态更新,共收录地方性法规231篇、政府规章292篇、行政规范性文件502篇,总访问量达315万余人次,让法触手可及、随查随用。

  如今,学法、懂法、用法已成为上海干部考核的一道“必考题”,全市行政机关负责人的出庭应诉次数从2018年的1167人次提高到了2021年的2128人次,应诉率达到82.32%。一位领导干部首次坐上被告席后感慨:“行政应诉工作是一把戒尺,督促着我们将依法行政落实到各项工作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