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多来,虹口各街道形成“一站多点”“关爱到户”为老服务圈 去市民驿站成了老人们的习惯 2022-06-21 来源:解放日报
字号:

  记者 周楠

  在虹口区,市民驿站已经成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用餐、办事、学习、活动的好去处。很多老人把去市民驿站当成了生活习惯,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便利、有趣的老年生活。

  2018年1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逐一察看综合服务窗口、托老所、党建工作站等。

  近日,记者回访市民驿站,虹口区养老服务发展中心主任王青告诉记者:“三年多来,虹口区各街道不断增加为老服务设施建设。如今,每个街道至少建有三四个市民驿站,并把最大的市民驿站作为枢纽式的‘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把服务向其他站点延伸,向家庭延伸,形成‘一站多点’‘关爱到户’的15分钟社区为老服务圈。目前,虹口全区建有综合为老服务中心14个,老年助餐场所100个,老年日托中心37个,养老顾问点229个。对于为老服务,我们还要向更高标准更好水平努力,不负总书记的重托。”

  市民驿站不断提升服务能级

  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一楼,是综合接待大厅。前台设有为老服务接待、社区事务延伸服务点、党群服务三大窗口。为老服务接待窗口,最受老人欢迎,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业务办理、政策咨询、服务介绍等,也是上海市首批养老顾问点之一。

  站在为老服务接待窗口,虹口区行政服务中心副主任辛立平回忆起习近平总书记来察看时的情景:“总书记看得很认真,还拿了我们放在前台的为老服务宣传手册,仔细询问具体办理的业务。我当时是嘉兴路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主任,向总书记进行了介绍。”

  辛立平表示,三年多来,市民驿站不断提升服务能级,进一步下沉各类便民、惠民、利民服务资源。市民驿站受理咨询事项由原先的188项调整至203项,当场办结项由原有的7大类38项增至目前的10大类80项,“一网通办”在家门口即可实现。

  在二楼的日间照料中心,嘉兴路街道引进第三方社会组织为日托老人提供膳食、保健康复、休闲娱乐等日间托养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当时来到这里,亲切地向这里的老人问好,老人们激动地握着总书记的手,向总书记讲述自己的幸福晚年。总书记指出,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让老年人老有所养、生活幸福、健康长寿是我们的共同愿望。党中央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要把政策落实到位,惠及更多老年人。

  85岁的夏娟娟老人回忆当天的场景:“感觉总书记特别亲切!他日理万机,还十分关心我们老年人的生活,我们真是太感激了!”她告诉记者,这些年来,这里又开设了不少新颖、时尚的新课程,比如延缓大脑衰退的体脑游戏和帮助舒展筋骨的翩翩扇舞等。去年11月,日间照料中心还引进了热疗床,开展芳香热疗养生课程。

  在日间照料中心,负责人陈燕向记者展示了全新的“智慧养老”。在二楼片区,新设立了智能手环定位系统,每位来参加活动的老人都要佩戴一个蓝牙手环,实现对日托老人的实时定位、紧急情况报警、健康监测等功能。原先简易的体检区域添置了“健康魔屏”,为老人的健康检测提供自我了解、预防的新途径。

  垃圾分类科普尤受孩子欢迎

  安丘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雷国兴,也对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来到驿站的场景历历在目。那天,在市民驿站的党建服务站里,包括雷国兴在内的4个居民区党组织、3个共建单位、2个服务站工作人员,一起交流推广社区垃圾分类的做法。总书记十分感兴趣,仔细询问有关情况。总书记强调,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垃圾综合处理需要全民参与,上海要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办好。

  雷国兴说:“总书记的鼓励,让我们听了很振奋!现在,我们每幢居民楼都有党组织,每位党员都在社区发挥作用,推动垃圾分类等一系列工作。同时,基层党建和居民区自治共治相结合,提升居民对社区工作的参与度和响应度。这三年多来,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垃圾分类的新时尚已经成了居民的好习惯’!”

  记者在嘉兴路街道看到,这里还打造了垃圾分类“智慧大脑”,通过远程监督、实时对讲、语音提醒以及投放行为App线上追溯等功能,可对小区垃圾箱房的投放情况进行实时察看和远程监督,做到了及时发现、整改,更及时回应解决了居民关切的问题。

  在市民驿站对面,新建的虹口区生活垃圾分类科普教育馆,则以多媒体的方式向市民介绍垃圾分类各种知识,尤其受到孩子们的欢迎。他们纷纷留言:“减少白色垃圾,还海洋一片宁静。”“希望我们的地球更美丽!”

分享: